【园区新闻】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在沪开馆!“成都籍”馆藏展品亮相

 

       2021年5月29日,经过两年建设、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秀浦路2388号的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正式开馆,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众创空间、孵化器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成果,并以此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天河孵化园董事长汪世碧、董事长助理兼重大办负责人杜长珏受邀出席了仪式。

 

       博物馆共有馆藏物200余件,其中多件“四川成都籍”的馆藏品,讲述了四川成都科技孵化的创新故事。

 

从0到1、从1到13206,讲述中国科技孵化发展历程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开馆亮相,更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奋进声音。作为一座博物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客观真实记录众创空间、孵化器一路行来的发展历程;展示创新在中国这片土壤中,所写就的神奇“故事”。

       “读史知兴替,兴替知蜕变,蜕变知发展,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历史亦然……”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入口处,进入视线的便是“前言”,开门见山亮出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透露出了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的建馆初衷和目的。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孵化行业有着创新的重大意义,我们需要去记录、保留下来,留给一代代的科技孵化人,把火炬精神传承下去。”采访中,《中国孵化器》杂志主编、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馆长范伟军分析了打造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的初衷。

       1987年,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2019年,全国创业孵化载体数量达到13206家。其中孵化器5206家、众创空间8000家。从0到1,从1到13206。这是中国孵化器走过34年征程所孕育的成果,更是我国科技事业征途上的一个“里程碑”。

 

来自成都的馆藏品不仅数量多,且极具代表性

       2017年5月,李克强总理为“中国·成都国际创业孵化峰会”举办的祝贺信亮相于一楼。位于三楼的“成都之窗”,以视频的形式介绍了从成都首家孵化器诞生至今,构建完成的“3+M+N”双创载体空间格局。

       200余件的馆藏物中,来自成都的馆藏品约有10件。有2020年期间,孵化载体和企业共克时艰、携手战疫的缩影;有孵化载体与企业一路陪伴,相互成就的成长轨迹……

       博物馆三楼是成都元素的主要集中展示区。这个区域收藏了成都生物与医药产业孵化园和四川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两份协议。第一份是2011年12月1日成都生物孵化园和四川三叶草签署投资协议。另一份则是2017年8月25日,双方再次签署增资扩股协议。

 

       “干孵化就是这样,发现潜力企业,陪伴和孕育企业的成长,最终成就了一个个美好的故事。”在范伟军看来,通过一件件来自于成都高新区的馆藏品,客观真实撰写、收藏并记录了成都高新区孵化载体做出的成就和风采。

 

       范伟军表示,博物馆专门开辟有“成都之窗”,作为展示成都孵化事业的“窗口”。博物馆在以后的运营中,“成都之窗”这个展块会不断和成都保持高密度的沟通合作。

首页    园区新闻    【园区新闻】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在沪开馆!“成都籍”馆藏展品亮相